社会事 发表于 2025-3-21 15:05:38

冰川“体检”:六十年间,我国冰川面积缩减近三成

近日,在首个“世界冰川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发布了我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前后,我国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总数约6.9万条。令人关注的是,近六十年来,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了约26%。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321/979724165609164800904518.jpeg/bjIPIwjOzg_B_npgPXU38GyQ-1y5o4-jTkJ48k5CePI与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相比,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20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相当于每十年减少约4.8%。其中,约7000条小型冰川已经完全消失。与第二次冰川编目相比,2008年至2020年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6%,相当于每十年减少约5.2%,这表明近十多年来,我国冰川已进入快速退缩阶段。冰川加速消融的趋势,不容忽视。西北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冰川研究的科研单位,分别于2002年和2014年发布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并公布了20世纪后半叶至本世纪初期我国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些成果,1960年至2008年期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萎缩了约18%。2023年,西北研究院组织专业团队,以2020年为基准年展开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工作,并在2025年世界冰川日前夕完成了编目。国际冰川编目工作始于1978年,主要调查全球山地冰川的分布与储量等信息。在施雅风院士的带领下,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于1978年启动首次中国冰川编目,历时24年,于2002年完成。首次编目的数据显示,1960年至1980年期间,中国共有冰川约4.6万条,总面积约5.9万平方千米。施雅风(1919年1月22日—2011年2月12日),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开创了中国冰川冻土研究事业,为中国冰川、冻土、沙漠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随着全球气候快速变暖,20世纪后半叶,我国冰川范围不断缩小。为解决第一次编目无法反映2000年后冰川状态的问题,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于2007年启动第二次冰川编目,并于2014年完成。第二次编目结果显示,2008年前后我国的冰川约有4.8万条,总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本次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采用了更高分辨率和质量的光学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第二次编目的经验和最新技术,构建了更为高效的冰川编目方法,使得编目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编目还包括了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处于消亡状态的残余冰体,总数量达到约3万条,更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冰川的分布和状态。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完成三次冰川编目的冰川分布大国,为全球冰川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面对冰川加速消融的严峻现实,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川“体检”:六十年间,我国冰川面积缩减近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