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 发表于 2025-3-22 13:37:42

珠海一男子食用癞蛤蟆中毒身亡,疾控中心紧急提醒:尚无特效解毒药

广东省珠海市一名男子因轻信民间偏方,在家中食用蟾蜍(俗称癞蛤蟆)后中毒,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据悉,蟾蜍体内含有剧毒物质,严重中毒者确有死亡风险。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322/980105161844199424461830.jpeg/XRoolf7mxFM6FMPG-haov7K6w_dA2rQ38nZP9vJ2T_Y蟾蜍的皮肤和腺体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这些成分能够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人若误食、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可能引发中毒反应。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不慎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失明。有医学界人士指出,民间流传的所谓“蟾蜍去毒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未经过任何专业认证。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的厨房加工手段根本无法破坏其毒性。有实验表明,即使将蟾蜍置于120℃的水中煮沸加热4小时,仍能检测出毒性成分。至于将蟾蜍泡酒能消除毒性的说法,更是毫无科学依据,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因饮用蟾蜍泡酒而导致死亡的案例。即使仅食用蟾蜍的腿部肌肉,也无法避免中毒的危险,因为毒素可以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珠海市疾控中心就此发布紧急提醒,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蟾蜍毒素毒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如果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预警信息,明确指出蟾蜍的毒性物质不仅存在于耳后腺和皮肤腺中,也存在于其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市民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务必仔细辨认,谨防误食中毒。同时,餐饮单位也被严令禁止加工制作蟾蜍。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海一男子食用癞蛤蟆中毒身亡,疾控中心紧急提醒:尚无特效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