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 发表于 2025-4-12 19:35:53

河北三河强制商铺招牌换色惹争议,廊坊市纪委已介入调查

河北廊坊三河市最近因为统一更换商铺门头牌匾颜色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这股“换色风”连大家熟悉的红白色招牌的蜜雪冰城都没放过,有些店的招牌硬是被换成了绿色、灰色。有媒体评论认为,这像是用“官老爷”思维搞“审美霸凌”。最新的消息是,廊坊市纪委已经派人到三河调查这事儿了。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408/986303715910619136297410.png/QcTggHceWJizvJ6G_W6agzwlrxvBVfRf3CKcxtwinMY起因是有网友爆料,说三河市要求所有招牌不准用红色,这要求还是城管口头传达的,压根儿没给任何书面文件或依据。商户们得自己掏钱拆,还没补偿。为啥不让用红色?一开始谁也说不清楚。燕郊开发区一家蜜雪冰城的店员就说,他们的红招牌被强制换成了绿色,理由是“临近主干道的门头都不许用红色”。不在主干道旁的店,暂时还没被要求改。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408/986303718658019328468159.png/B1twbTffg3dUTU0LrIAsCJQxKfyb_UL0VXTlWlV05Vo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还有网友晒出照片,另一家蜜雪冰城的招牌变成了灰黑色。这家店的工作人员也证实,是城管上门通知的,同样是口头告知。对于这事儿,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的回应是,按市政府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除了红、蓝、黑,别的颜色都可以。但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科室的人又说,要是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来的颜色,完全自愿。这两种说法明显对不上号。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412/987778643369398272467152.png/GVI5C0qFa71w7hYYmjwTgUPix8-nkKvcM1TwgTNU8IE事情在网上传开后,很快有了新变化。4月10号,有网友发现,之前被强制换了招牌的一家蜜雪冰城,又悄悄把招牌换回了原来的红色。店员也确认了这事儿,但对具体原因三缄其口。紧接着,4月11号,廊坊市纪委的工作人员证实,他们已经到三河展开调查。https://wsrv.nl/?url=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412/987780921715331072284679.jpeg/3DfWO4VzUdkgVbTyj8CCBhWA8YLzDyHppHWD6KR1g-g这场换色风波到底影响多大?有记者在央美大街走访发现,不少商铺的招牌都有更换过的痕迹,有些没来得及换新的,干脆就在门上贴张广告纸当临时招牌。一位新开店的李老板说,挂招牌前得做效果图送审,他一开始设计的橘色,就因为有点偏红被打回来,最后改成浅咖色才通过。商户刘女士更是在3月中旬接到通知,第二天招牌就被拆了扔地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拆了给装吗?做牌子的钱谁出?”可现场的城管人员对这些问题都避而不谈。刘女士说,她的生意已经受到了影响。至于换招牌的费用和损失补偿,很多商户都表示没见过明确的文件,只听说可能有补贴,但具体怎么算、怎么发,都是一头雾水。商户王先生算了一笔账,他那个一米二高、三米五长的新招牌,光做就花了将近2000块钱,差不多是他半个月的房租了。还有门面大一点的商户,花了一万多做的招牌,刚用没多久,就因为底色是红色,也被要求“整改”。讽刺的是,有人翻出来,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2024年12月4日发布过《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里面确实提到了广告牌匾的设计引导,要求颜色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但这原则是如何具体执行到“一刀切”禁红,甚至引发这么多争议和损失,就不得而知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三河强制商铺招牌换色惹争议,廊坊市纪委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