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论坛

标题: 复旦大学团队公布重大突破,研发皮秒级闪存欲颠覆存储架构 [打印本页]

作者: 社会事    时间: 3 天前
标题: 复旦大学团队公布重大突破,研发皮秒级闪存欲颠覆存储架构
咱们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搞了个大新闻,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周鹏和刘春森团队,在理论上捣鼓出了一个叫“准二维泊松模型”的东西,还预测了一种“超注入”现象。基于这个理论,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名为“破晓(PoX)”的皮秒闪存器件,这玩意儿可不一般。
简单说,这款闪存的擦写速度快得惊人,达到了亚1纳秒级别,具体数字是400皮秒。这是什么概念?一秒钟能操作25亿次!这速度直接刷新了纪录,成了目前全球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要知道,在现在这个人工智能热火朝天的时代,数据存得快、取得快太重要了。一直以来,信息存储的速度都是集成电路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也是限制人工智能算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瓶颈。咱们现在的存储器就像个金字塔,塔尖是内存(像SRAM、DRAM),速度飞快,纳秒级响应,但容量小、耗电大,关机数据就没了。塔底是外存(比如闪存),容量大、数据丢不了,可速度慢,百微秒级的存取速度跟内存比起来差远了,满足不了AI计算那种“嗷嗷待哺”的需求。周鹏和刘春森团队的目标就是想找一种“完美”的存储器,打破现有存储器的界限。他们琢磨闪存的基本单元——浮栅晶体管(就是靠源极、漏极和栅极控制电子流动来存信息),然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提速思路:利用二维材料的特殊能带结构和弹道输运特性,搞出一种“超注入”机制,让电子不需要“助跑”就能直接达到高速,大大提升存储速度。基于这个新思路和他们建立的理论模型,研发出来的“破晓”闪存,不仅速度突破了亚1纳秒,甚至比同技术节点下最快的易失性存储技术SRAM还要快。这项技术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有可能彻底颠覆咱们现在电脑里内存、外存分开的架构。设想一下,未来的个人电脑可能不再区分内存和外存,甚至能在本地电脑上直接运行大型AI模型,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这项存储技术的突破,无疑将对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工程等多个前沿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我们在这些领域实现技术领先的重要基石。当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需要时间,团队给出的时间表是计划在3到5年内将其集成到几十兆的存储芯片水平,并授权给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这项引人瞩目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市相关基础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一个可能改变未来计算方式的技术突破正在酝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





欢迎光临 868论坛 (https://86666668.xy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