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兆基逝世:一千元香港创业,从“亚洲股神”到“冒牌股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都来了,注册个账号留下你的评论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四叔”走了,这位在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恒基(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012)创始人李兆基于今日(17日)傍晚逝世,享年97岁。他是如何从一个带着1000港元闯荡香港的年轻人,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的投资理念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出生于广东顺德。6岁起,他便在父亲李介甫经营的银号学习,辨别黄金成色、兑换外币。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对数字的敏锐,也为他日后成为“亚洲股神”奠定了基础。据《福布斯》公布的2025年度中国香港50大富豪榜,李兆基位列第二,身家292亿美元(约2277亿港元),仅次于李嘉诚的身家2909亿港元。






从金银兑换到土地炼金术




1948年,李兆基带着1000港元来到中国香港,在文咸东街的永业银号重操旧业。他很快意识到,土地比黄金更有价值。1958年,他与冯景禧、郭得胜合伙成立永业企业,首创“分层出售”、“分期付款”模式,将中国香港住宅市场从富豪的游戏转变为中产阶级也能参与的投资。这一创新加速了资金回笼,也催生了中国香港独有的“炒楼花”现象。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及冯景禧另组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后人称其为“三剑侠”。三人合作经营14年后,于1972年将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简称新地)上市,三人决定分家。1973年,李兆基自立门户,创立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恒基)。1981年,恒基兆业借壳上市,李兆基设计的“资产重估 换股收购”方案,使公司市值在三年内从1.5亿元跃升至36亿元。1996年分拆恒基中国上市时,他采用“股权掉期”对冲市场波动,确保首次公开募股(IPO)定价区间稳定。
从“亚洲股神”到“冒牌股神”2007年,李兆基转战股市,旗下兆基财经高峰期拥有2000亿元资产。他大手笔购入新股及大型国企股,包括交通银行(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3328)、建设银行(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939)、中国石油股份(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857)、中国人寿(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2628)、中国平安(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2318)、中国银行(中国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3988)等。账面上的盈利让他被称为“中国香港巴菲特”或“亚洲股神”。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兆基财经也未能幸免,资产规模从高峰期的2000亿元蒸发至1000亿元。经此一役,李兆基曾自嘲自己是“冒牌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才是“名牌股神”。尽管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李兆基认为“买股好过买楼”,还表示退休前“再赚一笔”。他曾在自传中承诺,如果恒生指数升到3万点,会每年捐十亿元做公益慈善,并于2017年底成功兑现了一次。2019年5月28日,91岁的李兆基在恒基股东大会正式交棒。李兆基生前推动的“旧楼强拍条例”和“农地转换机制”,仍在影响着中国香港。

Archiver|小黑屋|868论坛  

GMT+8, 2025-4-22 09:20 , Processed in 0.0422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868

© 2024-2025 86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